25 / 02 / 15

“1000 铁粉理论”的另一面

最近在推上,我注意到不少人都在分享《1000个铁粉: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逻辑》 这本书。

这本书聚焦于个人品牌的塑造,以“四个维度的铁粉模型”为核心,系统地给出了一套打造个人品牌的底层方法。

书中主要阐述了这样一个观点:对于创作者而言(这里的创作涵盖了纸质创作、线上创作等各种形式),一旦拥有1000个愿意为其创作付费的忠实粉丝,便能够实现创作自由。用当下流行的说法,就是能够成为“数字游民”,挣脱传统工作的束缚,真正开启自由职业之旅。

究竟是否能实现创作自由,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每个人的创作途径和想达到的预期不一样,会有一些主观的不同想法。这里暂且抛开不谈。

我想聊的是,很多创作者同样也身兼多种身份,是父亲,是儿子,是丈夫,是上司,等等。而作为创作者,他肯定有个身份会是另外某个创作者的粉丝,甚至可能是其1000 个铁粉其中之一。因为我们在创作的路上的每一次知识付费,每一次的 license 购买,每一次的会员订阅,都是潜移默化的变相成为某个人或是某个团体(包括公司工作室等)的铁粉。

再比如,我作为创业者,最近几天花了上千元在知识付费上(包括副业需要的 prompt教程,星球会员,小报童,小红书运营等)。在我拥有 1000 铁粉之前,我就已经是很多其他创业者的“铁粉”了。

但是身为铁粉,自己作为粉丝所能提供的能力也很有限,每个月的收入在除去要给银行,券商的那些后,自己所能支配的也没多少了,所以看到很喜欢的课程or 产品,但是价格超出自己当前的预算也只能默默点个收藏,等以后财力跟上后再进行支持和学习了。

所以啊,就如同现在最宝贵的资源是用户的注意力一样,谁能占据用户的使用时间,谁就是流量的拥有者。但人每天的时间是相同的,精力也是有限的,如何让自己的产品/内容吸引到用户并留住,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。

这里仅作抛砖引玉,有更独到的见解和想法欢迎加我个人联系方式来聊。大家互为铁粉,互相进步,一起搞钱,共同富裕,也挺好。

以上

祝我们,早日退休。

Powered by Gride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