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/ 04 / 06

开了 10 小时高速的碎碎念。

感觉很多时候开车和生活很像。

选择车道:一上高速,就感受到了选一个好车道的重要性。选一个省心的车道能节约很多时间。这里的车道可以类比成赛道,或是专业。

延伸一下,在三四线城市的周围高速只有二车道,但是大城市或主干线是双向八车道。)这里也可以感受到,大城市的机会(赛道)更多一些。

变道:虽然交通法上有提到最左侧是超车道,但是实际情况是最左侧经常是各种慢速车很影响驾驶体验。(公认的好赛道可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,也会有各种障碍和拦路虎)还有就是,你变道后不一定比原先的车道更快,所以选择确实很重要。

区间测速:为了不超速,开始开得很快的代价就是需要后半段控制车速,像极了小时候最后一天完成假期作业的我。

有趣的经历:匹配遇到了一个路人老司机带我穿梭车水马龙,不吹不黑,他应该是经常跑高速,在车流里如鱼得水,我跟着他后面的尾流,就这样开了半小时,至少比导航快了10分钟不止。有几次他开的太快我还给他腾了位置。(在前行的路上有一个能帮衬到自己的领路人可以省好多好多时间,如果有心,到后面也可能存在互惠互利的情況)

在收费站排队时,我注意到ETC通道与传统通道的效率差。有人安装了电子标签,有人在普通窗口排起长队。这种"基础设施"的差异,恰似社会竞争中信息差带来的优劣势。

而导航软件里"智慧避堵"功能的运作机制,又暗合着突破信息茧房的重要性——当系统检测到你长期行驶在固定路线,就会主动推送更优路径。

当夕阳把仪表盘染成琥珀色,我突然理解驾驶舱其实是个微型决策实验室。后视镜里不断退却的风景,是时间单向性的具象化表达;定速巡航功能教会我们信任系统与保持掌控的平衡;就连油箱余量都在提醒资源管理的重要性。

这段路程给我的一个感悟就是:人生没有永久的快车道,却有无数个服务区可供调整方向。厉害的老司机,既能享受吸尾流的省力,也懂得在合适的时机变成头车。

当我们把驾驶视角当成观察世界的移动窗口时,每一次的变道就是重新选择赛道的机会。

以上,

祝我们

早日退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