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/ 04 / 26
跟着x上很火的教如何做生意的一个帖子,尝试着对网友进行聊天来了解需求(推上认识的很厉害的程序员,高频互动,也有提过一些设计思路和方式交流过产品)
以上是背景。
我问他,如果我做知识付费或者开发一个产品,你愿意为之付费,你期待会是一个怎样的东西。
他的回复也很真实,想学可以赚钱的东西。
接下来的聊天就很有趣了。
我和他说,他的回复让我理解了《葵花宝典》的真谛。
哈哈,扯远了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,我需要通过换位思考,才可以让我的产品满足作为程序员的需要。
比方说,推上前段时间小范围推广的一个设计师的小报童刊物《教程序员做设计》相关的文章。
这位设计师善于发现需求,立意很好,而且也找到了一个所谓的痛点,就是很多程序员可以做出很复杂的功能和产品,但是很难有与之匹配的设计效果。报刊的卖点就是可以让程序员在学习后让产品产出很规范的设计。
不讨论定价,单是内容的含金量确实可以吸引垂直用户下单。但是我站在局外人的视角上,可以有更好的商业模式(我作为局中人的时候,就想不到这些,尴尬)
模式就是,可以低价来卖产品,引流,高价匹配服务。因为现在很多人包括我,在看到一些优秀的产品时候都会激情下单,然后成为数字仓鼠,放在收藏夹里吃灰,或者刚开始兴致勃勃看上几篇,然后就很少去打开了。干货内容尤其是理论性比较强的,一次读不懂的很难当下立即去静下心来消化,而是需要安排一些整块的时间去品读,可是现在的工作生活模式,都是碎片化时间为主,很难汲取到真正有营养的内容,除非经常重复来助力理解。
加之,优秀的设计师不容易找到很多时候在于该设计师的经验和审美,这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习得的。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去欣赏,培养,学习,练习,巩固,创作来慢慢沉淀的。ai确实可以很快进行风格迁移,但迁移的终归是表面文章,内核和内涵是需要从内而外来散发的,这方面,靠目前的aigc,还是有一定距离。
果然,创作可以在梳理思考的同时,可以给予自己灵感。我对以后独立设计的目标,又更清晰了一些。
2025,注定是一个会载入史册的一年。这一年,不要错过心里已知的风口。
以上
祝我们,
早日退休。